呢篇文摘錄自<<明報>>,講到危機往往係一個國家興起嘅機會。
鎮壓、地震、奧運、世盃﹕墨西哥的因勢利導 2008年5月26日
表面上,中國和墨西哥關係疏離,其實對兩國的比較,一直是比較政治學的熱門題目。它們不但同是文明古國,墨西哥的長期執政黨國民革命黨(PRI) 和中國國民黨更是一對雙生兒,差不多同期上台、也同樣在2000年敗選下台,下台的原因亦大同小異。自從北京奧運出現連串爭議,《經濟學人》雜誌發表了一篇文章,比較北京奧運和1968年的墨西哥城奧運,因為兩者都是威權政體遇上大規模群眾示威。四川地震後,不少內地網民則以墨西哥城舉辦1986年世界盃前夕發生8級地震的案例,來「鼓舞」北京奧運否極泰來。其實,最值得研究的並非墨西哥政府如何在危機過後照樣舉辦盛事,而是它如何因勢利導,通過危機和盛事的互動,來達到第三目的。
1968年奧運前的示威﹕冷戰第三力量
1968年是國際革命年,墨西哥學生也走到首都文化廣場示威,政府予以鎮壓,死亡人數的說法由數名至數百不等,西方稱為「Tlatelolco屠殺」。當時距離墨西哥奧運開幕只有數天,不少西方代表團一度提出杯葛,國際奧委會也威脅取消奧運,卻居然以此要求墨西哥政府「保證不在奧運地點出現示威」。最後,墨西哥政府一方面實行新聞封鎖,另一方面執行嚴格保安,媒體不能核實資訊,奧運順利舉行。其實當時的墨西哥政府剛創出經濟奇蹟,就是鎮壓學生示威,也不會立刻影響其管治,它那位好大喜功的總統的真正目標,反而是乘機提升墨西哥的國際地位。各國不杯葛墨西哥奧運,就是因為墨西哥屬於冷戰的第三力量﹕假如西方杯葛,無形中助長了國內同時興起的左翼運動;假如蘇聯陣營杯葛,則是逼墨西哥倒向西方。自此,墨西哥因禍得福,在國際政治重新爭得發言權,奠定了地區大國的地位。
1986年世盃前的地震﹕旅遊業起飛
到了1985年,墨西哥城發生和四川同級的大地震,接近1萬人死亡,距離世界盃決賽周只有數月。墨西哥政府也和北京一樣,希望民眾通過救災和繼續辦世盃證明實力,各國也紛紛施以援手,國際足協決定將每場比賽收入部分捐出,讓墨國人重建家園。其實當時墨西哥並無國家認同危機,政府大力讓地震、愛國和世盃掛鹇的客觀效果,卻是振興旅遊業。須知墨西哥已於1970年辦過世盃,這屆不過因為獲得主辦權的鄰國哥倫比亞臨時退出,才勉強補上,各國都不看好賽會安排,也不認為不久前才辦過同一比賽的墨西哥對觀眾有足夠吸引力。地震後,墨西哥不但高調向國際論證體育場館何等堅固,更乘機宣傳墨西哥旅遊點的壯麗,重新吸引了世人對該屆世界盃的注視。不少觀眾以賑災心態觀賽,順道旅遊時,也格外疏爽。這是公認最成功的一屆世界盃之一,場內捧紅了馬勒當拿,場外讓墨西哥旅遊起死回生。上述危機管理,都是通過建構虛擬的認同,來達到其他現實目的,相信對北京不無啟示。
萬物不捨因有情
5 weeks ago
0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