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ttp://news.mingpao.com/20110130/vzc1.htm最近的一百幾十年,科技特飛猛進,日新月異,一般人的印象,是我們已進入了科學的時代。
然而,事實真是這樣嗎?作為一個酷愛科學的人,在回港以後幾年的所見所聞,真是令人擲筆三嘆。
想起了諾貝爾物理獎得主費曼(Richard Feynman)的一句名言﹕「這是個不科學的時代」!
很多人不能分辨天文學(Astronomy)與占星術(Astrology)的分別,以為天文台是搞天文的不計其數;
有人見到倫敦機場大風雪便斷言全球暖化是騙局;相信星座運情的又是不計其數;明知長賭必輸,但是自信有逢賭必勝術者又屢見不鮮;
最新又頗多人討論的,是2012年是否真的世界末日?在執筆寫這篇稿時,又有獵戶座主星參宿四可能在2012年爆發成超新星引至世界末日的謬論!
要逐一駁斥這些謬誤、細心介紹何為科學精神,恐怕要寫一本書,筆者只能用有限時間在這裏寫三幾千字以正視聽。
要有科學精神,懂得明辨是非,首要條件是不能無知。很可惜,香港的教育制度,很多時不是針對提升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,而是訓練他們去答試題,在社會成為大財團合用的僱員。筆者不時主講講座,得出的觀察是隨著學生的年齡上升,他/她們的好奇心愈來愈低,而問問題的數目亦愈來愈少。曾經聽過一個真人案例,一個小學生問老師一個問題,老師的答案居然是﹕「不要問,呢D唔考!」有這樣的老師,難怪我們的學生會愈來愈不好奇。幾年前,隨政府的財政狀好轉,天文台終於可以一次過請足五名科學主任,據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在傳媒上的訪問報道,當時面試的幾十人中,不少是碩士生,但在一幅只有海岸線(無地名)的地圖上,居然有一半人不能在地圖上指出香港的正確位置!這種情,在我們這些六十後的眼中,是不可思議的。事實上,連香港在地圖上哪個位置也不知,這麼貧乏的地理知識,又豈能勝任天文台科學主任一職?
胡適先生有句名言﹕「為學有如金字塔,要能博大要能高」,不錯,在這個追求知識的年代,專而精、學有所長,確有他的好處;但總不能以此為借口,而忽略通識的重要。在香港,仍有很多人以為天文台是專搞天文,其實這是「積非成是」。香港天文台的正確名稱應該是氣象局,雖然氣象局也會搞一些日出、日落、潮汐漲退等與天文有關的現象,但其實氣象局主要是研究大氣層以內的氣象;而天文台則主要研究大氣層以外的宇宙,占星術、星座、風水根本不能視為科學。然而不但不少人天文、占星不分,而今天美國仍有一半的報章每天刊登星座運情,足見好此道者可說是大不乏人。
要有科學的頭腦,明白概率(又稱或然率Probability)和基礎統計學非常重要。曾經試過有一次,五個人抽籤決定一個活動的場地安排,遲來的一位女士,眼見好的位置已被人抽到,居然投訴其他人先抽籤是不公平,這位女士,如果不是不明白或然率,便是徹頭徹尾的輸打贏要。筆者覺得這個現象非常有趣,故此在一個香港討論區上發起投票,結果差不多有近一半的人,認為先抽的較為數!或許香港人「執輸行頭、慘過敗家」的觀念,真的已經深植骨髓!
思考的方法讀書是求知識、學做人,多吸收基本的知識(facts)固然重要,但更重要的,是學習思考方法。上文的例子中,其實抽先抽後,抽到好位的機會完全一樣都是五分之一。好多時要較易明白一件事,簡化是其中一個很好的方法,若讀者中仍有人認為抽先有數,我們可以簡化為兩個人抽籤,而只有一個好位,那麼抽先的有一半機會抽到好位,但也有一半機會抽到差位,而把好位拱手讓給你,由此可見抽先抽後根本沒有分別!
針對不少人對數學和或然率的盲點,美國費城譚寶大學數學教授Paulos,在1990年出版了一本叫做Innumeracy﹕Mathematical...
15/2 續情人節
1 month ag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