蘇偉文 理財創富:投資心理盲點──賦予效應
在投資心理學上,由於情景及狀況不同,人們對於相類近的事物,其估值及評價有時不會一樣,而因為這種盲點,人們的投資決定會有所影響。舉個例子,如果你所 住大廈的食水被污染,有過量的金屬物質,影響健康,你要求賠償的金額是多少?換個角度,如果你所住的大廈要求你集資以更換食水喉,從而減低殘舊食水喉污染 食水的機會,你願意分擔多少費用?
雖然兩者的主角都是「健康」,但是在不同情境下,人們對健康的估值卻不一樣。對於前者,人們可能要求數十萬、甚至是數百萬的賠償,而對於後者,人們只會願 意數百元或者數千元。歸根究底,這是人們心理作祟,受到賦予效應(Endowment Effect)。面對一些原先擁有的東西,到現在失去它,基於心理上的落差,人們對這樣東西索價較高,像前者的關注點是「不清潔的食水影響曾擁有的健 康」,所以人們要求較高金額的賠償,而對於後者的關注點是「可獲更清潔的食水以變得更健康」,所以人們願意付出的金額便會較前者少。
將賦予效應放在投資上,對於某些股票或基金的估值,有些人或會受到「曾經擁有而即將失去」的感覺所牽動,而影響投資決定。當投資者持有股票及基金,並考慮賣出時,心理的狀態就會由「擁有」變為「失去」,所以通常都希望或要求調升賣出金額,以作為「失去股票或基金的補償」,而當投資者需要執行止蝕的動作時,由於賦予效應的影響,投資者不能得到「補償」,心裡非常難受,結果遲遲不肯落實止蝕行動,令損失擴大。
正如筆者以前所說,投資者萬一發覺自己的投資決定是錯誤的,或股票的基本因素改變而需要執行止蝕,儘管十萬個不願意,也要盡快落實行動。投資者如果認為賣掉不合適的股票,然後再投資於優質股票的行為是較理想的話,便不要被賦予效應這個心理盲點影響。記著,設下止蝕的目的是保留實力及資金,而理性投資是通往成功理財的重要一環。
萬物不捨因有情
5 weeks ago
0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