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個人都有D嘢唔想去面對,而我,是不敢正面面對自己。
在十八年教育下,我可說是一個「正常」的產出品。從小到大,創意欠奉,對一切事物不求甚解,甚至乎抱著「不要問、只要信」的心態活著。踏入職場,沒有規劃,沒有目標,可用「短視」來概括。翻看求人不如求己、今是昨非、無謂等政府打救及當中留言,真的感概良多。自問經歷極少兼視野狹窄,對於好多社會問題都近乎零看法,甚至乎關乎自己前途問題,也不能問心,而要請教人。
我問得最多自己的問題是:知唔知自己想點?喜歡什麼?
我的答案是:唔知。
有日INTERVIEW時,主考官問我中、長期職業規劃如何?我真的想對他說我唔(未)知。作為一個背答案長大的「學生」,都是說些從頭學習、三五年後做到高層的假大空答案。若果他問為何選擇這份工/這公司,相信我會出醜於人前。一個連自己都唔清楚自己想點的人,又如何可以在踏出校園後找出一條康莊大道呢?五年了,話長唔長,話短唔短,但自己仍在「潛水」階段;可悲的是甚至乎能否浮出水面都唔知,連我自己都唔清楚自己有否能力去達成呢個願望,又或者我根本一塊石頭 --- 注定是沉。
好多人會說,生活充滿選擇;對,人越大,選擇便越多;另外,選擇的難道也越大,因為我們背上的束縛令我們承受不了選錯的後果。每一個選擇是在take risk,未來是不確定的,對與錯只有選擇過才知;你越年輕,機會成本越少,甚至乎可以從頭開始;當然,家底亦都係一個因素,若出生於富二代,任性的容忍度也多一點。其實每人一出生已經處於不平等,我相信這是注定而不可改變,所以亦都不必去埋怨;要做的是怎樣盡量利用身邊資源去突破環境。結果可能向好、可能不變、甚至變得更差,但起碼作出努力過;遺憾的是我並沒有勇氣這樣做。
讀書時,縱使沒有努力地去溫習,成績點都唔會太差,始終會有人差過自己(我並不是想吹噓);但出來職場,無分數可參巧,亦都無一條「無敵公式」能達到成功,令到自己無所適從。五年間混混噩噩,一點成就都沒有。為何如此?因為從不檢討,從不面對失敗,從不面對自己,總自覺不賴,活在自己想像的優越區中。
做人的目標,對我來說很遙遠;達唔達到目標、理想,又或者用多少時間做到,又離不開老掉牙的「天時、地利、人和」。我知,我已是幸運的一羣,耐何我是一個不肯努力郤想坐享其成的大懶蟲。每次我都很努力想擺脫呢種性格,但都失敗了,或是三分鐘熱度,我真的不知道我這條蟲能否有蛻變成蝴蝶的一天,可能注定一世只有給人啄的份兒。
2025年十大社交媒體趨勢
2 weeks ago
2 comments:
有嘢想問...
你有冇諗過點解你會形成「唔知自己想點」呢個諗法?係客觀社會環境(即之前阿Sa的名句,八十後就係咁)/自己性格/父母教育..做成?
問呢個問題,一來係覺得,只有知道問題根源先有可能幫到你(不過你亦可以怪我多事,唔駛理我)
不過我亦响教兒女既路上思考緊呢個問題:教出一個聽聽話話,符合父母期望既仔女,其實係咪係害左個仔女?因為佢變成冇左自己既思想
米兄,我可以好肯定咁話比你知,一定唔關我父母事。
至於原因,正如李順威咁講,同某一個因素無直接關係,可能係唔同因素綜合而成。
源頭方面,應該主要係自己性格(孤癖、內向、無獨立思考);而環境都有少少影响,始終生於現代,個種無力感會影响動力。
Post a Comment